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 한글 | русский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青年作家、复旦大学教师张怡微来我院举行《西游记》相关讲座

      发布日期:2018-11-12

2018年11月4日晚6点30至8点30,青年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教师张怡微于对外经贸大学诚信楼307室举行了名为“情关西游:从《西游记》到《西游补》”的讲座。在讲座中,张怡微阐述了孙悟空好名的性格与未名的命运,超越的渴望与术能的局限,以及他的虚无与情难、递迁与狼藉、眼泪与心魔,让听众借由“西游”这面镜子反观自身,追随行者一路趱程,感悟良多。

几乎每年都有关于《西游记》的大型改编作品出现,却很少有人对它的改编、演绎有忠诚度上的苛求。张怡微提出,《西游记》所呈现的是人间的世情伦理,它发迹于民间,展现的是一种世俗却实用的“生活力”,涉及了家庭生活、士绅、官场、市场、司法审判、社会流动等各个领域。

在《西游记》的人物设计中,每个人都有来历。三藏有身世,但只有孙悟空有完整的童年,可见孙悟空的形象与童心紧密相连。孙悟空最初的忧恼,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他决定放弃眼下的逸乐和权威,出山去“学一个长生不老”。

大闹天宫时,孙悟空年少轻狂,凭借变化、遁形之法力,众神仿佛都惧他三分。实际上,这是作者完成他对封建官僚体系嘲讽的意图,让上界出尽洋相,玉帝所统领的上界就是明代现实官僚体系的模拟。孙悟空自以为大而无敌,实际上是小人不知大人之学。

张怡微老师还提到非常有趣的一点:在《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都非常爱哭。然而唐僧哭基本上是为自己,孙悟空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唐僧,所以孙悟空最大的精神折磨,甚至孙悟空在西行之路上遇到的最大劫难,其实就是唐僧。

孙悟空有三次哭得十分凄惨,一次是遇尸魔被唐僧赶走,“噙泪叩头辞长老”、“止不住腮边泪坠”(第二十七回)。第二次也是被唐僧赶走,“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垂泪”、“噙泪”(第五十七回)。第三次是在狮驼山以为师父已经被妖怪吃了,“忽失声泪似泉涌”、“心如刀搅,泪似水流”、“放声大哭”、“两泪悲啼”、“泪如泉涌,悲声不绝”(第七十七回)。巧合的是,回目都是“七”,占据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哭泣总数的一半。

张怡微还谈到,取经人其实是有私心的,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都想着自己的“家”。猪八戒所谓的家,其实是一个婚恋的小家庭,因为他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母猪咬死;孙悟空的家是花果山,是他的故乡家园;而唐僧的家是他的国家,他忠于唐王,心怀国家使命。因此一路上,他们所想的家是不同的。

明末清初的“西游”续书有《西游补》(十六回)、《后西游记》(四十回)、《续西游记》(一百回)等。《西游补》主要叙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后,被鲭鱼精所迷,渐入梦境,在虚幻的世界中,见到了古今之事,忽化美女,忽化阎王,变化莫测,最后在虚空主人的呼唤下才醒过来,全书仅十六回。董说写作《西游补》时还在明亡以前,年仅二十一岁。

《西游补》手法十分超前,包含了许多时序颠倒、扭曲,以及一些光怪陆离的时间与空间的剪裁,而最重要的是为孙悟空补入了情难。张怡微分析说,《西游补》中玩弄了文字游戏来指向“情”字,如孙悟空寻找驱山铎,而驱山铎是秦王的法器;又如青青世界中的妖怪名为小月王,而“情”字拆开便是“小月王”三个部首。

《西游记》和《西游补》都是战胜心魔的故事,张怡微独特的解读,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行者有行者的路,但它可以照亮我们的人生。

    张怡微老师为知名80后作家,曾获得多种文学奖项,代表性作品有《新腔》《樱桃青衣》《细民盛宴》《情关西游》等。

本次讲座为“中文写作系列讲座”之一,由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写作中心主办,北海文学社、《清源》杂志社承办,我校中文学院文学系主任胡少卿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来自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校内其他学院的学生及北京大学等其他高校的听众共计60余人参加了讲座,知名青年作家文珍也莅临讲座现场。

(本新闻稿中的内容记载未经张怡微本人审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