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 한글 | русский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来中文学院做讲座

      发布日期:2009-06-22

(本院讯)6月18日下午三点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来中文学院做了题为《如何评价当下中国文学》的演讲。孟繁华教授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文学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科院、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其主要著作有《传媒与文化领导权》、《众神狂欢》《1978:激情岁月》等。 

孟教授首先驳斥了“当代文学不是学问”的说法。他认为,当代文学其实需要研究者了解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这个看起来谁都可以插嘴的领域,研究起来恰恰是最难的。而且“当代文学”在每个时代都存在,比如在李清照的时代,柳永就是她的“当代文学”。关于当代文学的评价,否定性意见是主流,孟教授认为这是因为“批评当代文学比较安全,因为它没有还手之力”。他说,有人曾经评价“现代文学”是五粮液,而“当代文学”是二锅头,导致这种评价的原因是“现代文学”已经经典化,我们关注的是现代文学中的“鲁郭茅巴老曹”,而不是现代文学中的低端产品如鸳鸯蝴蝶派等;但我们对“当代文学”发出批评恰恰是因为我们仅仅看到了其低端产品,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莫言、铁凝、余华、贾平凹、王安忆这些作家,就不会这么仓促地得出结论,对“当代文学”的批评其实是一种“不及物的否定”,它关涉的不是创作问题,而是“当代文学”的现实处境。 

接着孟教授回顾了这些年来大众文化、网络文化对严肃文学的冲击。他说全世界的严肃文学写作都面临挑战。有人提出了“文学之死”的命题,但那是指“现实主义文学之死”,而实际上,“文学”依然在发展。 

孟教授举出两方面的例子来说明当代文学的建树。一方面是:强大的乡土文学。他认为,中国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乡土中国”。近十年来,乡土文学的发展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超越了《创业史》、《艳阳天》、《芙蓉镇》等小说对乡村的叙述。他举出贾平凹的《秦腔》、铁凝的《笨花》、孙惠芬的《上塘书》等作为例子来说明。 

另一方面是:关于知识分子的叙事。这一叙事传统在建国后是由《青春之歌》、《小城春秋》等作品确立的,而近年得到进一步深化,全面展示了知识分子背叛、出走、死亡的诸种命运。孟教授举出阎真的《沧浪之水》、贾平凹的《废都》、张者的《桃李》等作为例子来说明。  

此外,孟教授还提到了自2004年开始兴起的“底层叙事”的浪潮,文学与公共事务的关系因之得到调整;提到了《云端》、《家道》等中篇小说对“边缘经验”的可贵发掘。 

讲座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讲座结束后,孟教授和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最后,孟教授说,“知识分子”并非学历和职业标签,而是“功能性”的,是“社会良知的监护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讲座由中文学院董瑾院长主持,中文学院的教师及部分学生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