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 한글 | русский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园地» 学生动态

学生动态

中文“友”约 ▏孟家南:“花更多时间在自己喜欢的书里度过”

人物名片:孟家南,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生。硕士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导师王明辉老师。

一、惠园成长

1.请问您大学期间最喜欢哪一门中文学院的课程,这对您之后的学术选择是否有影响?

最喜欢《古代文论》课这门课主要是《文心雕龙》部分篇目的讲解。《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鲁迅先生称“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现在学习时再翻开书感觉深以为然。当时只是初窥门径,注意力还在文意的理解、概念的梳理,随着学习的深入,越发心折于刘勰对文学本质、特征、创作的论断。这部书文辞优美、理论深刻不仅是我思考古代文论的基础,也是撰写文章经常引用的参考。

2.请问您在贸大中文学院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特别难忘的回忆?

贸大的生活现在想起来历历在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胡少卿老师的课上。第一节课上老师让我读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写的墓志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当时感觉自己真正回到了学校、从文学的大门迈进来了。

二、坚定选择

3.您当初选择考博是基于什么样的契机?当时是什么因素让您决定考博呢?可否介绍一下自己现在的专业?

考博的契机是缘于对未来的规划。既然选择了古代文学的专业,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发现是真的热爱,所以希望能在这条路走的更远。24年恰好心仪的北语老师招生,所幸尝试报考,很幸运能够通过。

我现在具体专业是“古代文论”,即中国古代理论家针对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和鉴赏等形成的理论观点和见解,是关于古代文学本质和规律的探讨。目前主要做的是宋代诗学中的范畴、命题等同时也会兼及唐宋诗和明清诗论,因为唐诗是宋代文论的重要讨论对象,明清诗论是宋代诗论的深化、发展。

4.从硕士研究生到准备考博是不是挺难的?

对我来说,考博的难度主要在于时间。因为我的学习经历缺少专业积累,且贸大的学制较短,没有充足的时间填补基础和广泛阅读,导致思考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另外,博士考试的时间和硕士论文的写作、答辩时间基本是重合的,因此留给准备的时间上有些紧张。如果想考博,可以提前准备硕士毕业论文或提前备考,这样压力会小很多。

5.在学习之余,您是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的呢?有没有一些方法或经验可以分享,帮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工作中也能平衡生活?

简单来说,就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我一般每周会花一定的时间去打球、游泳,让身体充分放松;在看书、写作疲倦的时候,去校园、公园散步,观察天气、植物的变化。

平衡学习与生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专注和根据变化做改变。不论是读书还是娱乐,做的时候充分投入,感到注意力退散就做其他的事,不强迫自己学习。

四、经验长谈

6.面对当前人工智能的冲击,您觉得中文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应主动学习使用AI,锻炼自己提问的技巧,让AI成为学习、思考的辅助。其次,夯实文学基础与理论功底。目前的AI的工作只是检索、综合、归纳,可以提炼观点,但对于文学作品来说,经验才是最独特的。人的经验越一手,越具体,越深入,它留给观看者的触动和思考的空间就越深广。因此,要跟随时代潮流、重视技术的使用,也要坚持人所独有的价值。

7. 如果再让您重新过一次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您会怎么度过?您觉得有哪些方面可以给今天的中文学院同学们一些启示?

研究生阶段最遗憾的是读书太少,这一点在做研究的时候感受尤深。在某些文论、诗歌的解读中有所发现,但将个人的观点转换为学术文章时,总觉得缺乏理论深度,根本原因是缺少对相关问题总体脉络、历史文化背景的细致了解,不能对问题的前后发展串联、综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广博且具有深度的阅读。如果让我重新过一次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我会花更多时间在自己喜欢的书里度过。

现在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没法同时拥有读研和读研的经历”,如果有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或者觉得对未来非常重要的事,就赶紧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如果说对想读博的同学有建议的话,就是多读书,多写作。

(图文:孟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