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 한글 | русский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园地» 学生动态

学生动态

中文“”约 | 王翔宇:“在贸大每一时刻都非常美好”

编者按】全面提升中文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认知,202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推出校友访谈系列栏目,邀请各行各业优秀中文校友,以采访的方式对优秀校友进行访谈,追忆中文求学故事、讲述贸大成长历程、分享毕业后从业心得。让我们共同聆听校友的成长故事,以优秀校友为榜样,汲取奋进力量,追逐青春理想,谱写更加辉煌的中文篇章。

人物名片:王翔宇,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研究生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业为汉语国际教育,曾赴伦敦大学学院UCL孔子学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实习。

一、回忆:青葱岁月,书写贸大蓝

1.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大学生活,您会选择哪三个词呢,为什么?

第一个是期许,第二个是看见,第三个是改变也可以说是成长。

首先是期许,到现在我依然记得第一次来到贸大的场景,当时还在选学校,我定的城市范围在北京,但是学校没有定好,逐一去看。我记得自己是在一个下午从西门进的贸大,西门有一块很大的草坪,当时学校没有封禁,有一些小朋友、有学生,有的看书、有的在玩,阳光洒在草坪上的氛围很好,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贸大虽然不大,但很温馨,我抱着非常期许的心态报考了贸大,也抱着非常期许的心态开始了在贸大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带给我的感受很新鲜,参与了很多活动、前沿讲座和学术交流,都让我充满着期待,从中收获知识、技能和成长。

第二是看见,来到贸大意味着从本科阶段进入研究生阶段,实现了阶段跨越,在这个阶段中我看见了很多学业上前沿的东西,开阔了视野。同时,我看见了身边的人,我们来自不同地区、学校,每一位同学都非常优秀,我可以从他们身上看见很多值得学习的长处,看见他们身上很多的闪光点,这些启发着我,成为我学习的榜样。最后是看见了我们的师长,每位老师都很有自己的特色与人格魅力,他们身上有很多亮点。很多老师都让我感受到我将来也有可能会成为他们那样能够影响到他人的老师形象。

最后是成长,我在期许中看到了这些印象深刻的事,自己也发生了改变,取得了成长,直到最后自己也真正成为一名老师。所以我觉得这三个词比较能够描绘我的学业生活,可能并不全面,但应该是大家比较有共鸣之处的。

2.在贸大的校园生活中有什么有趣或难忘的经历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我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在贸大的每一时刻都非常美好。比如从学业角度来讲,有些课程需要和不同国家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这是我本科没有的经历,让我真正深入到不同文化、不同国族,亲自进行了跨文化交际,这样的氛围和经历让我很难忘。还有些课程,比如汉语国际教育技术与资源,我本科从来没有学习过一些技术课程,但在这门课程上学到了一些新的技术,比如录制音频、录制视频、剪辑等,这些是以前了解过但没有深入学习过的,通过这样的课程,会真正去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我觉得这些都是贸大的学习生活给我的一些新的启发和新的见解。其实很多课程都是这样,所以我觉得在贸大的学习生活让我印象很深刻。

此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有次我选的课需要从宁远楼走到博学楼,走一个大对角,有时候会赶不上电梯、提着早饭爬楼梯等很多小细节深深印入我的心里,这些经历都是我非常难忘的。我和我的三个室友相处也很融洽和谐,平时我们很多时候都一起行动。这是我人生求学经历的最后一站,就目前来说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和深刻的印象。

除了校园生活,我研二考到了UCL(伦敦大学学院)孔子学院当志愿者,这个经历虽然和校园生活不是很挂钩,但也是我研究生阶段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我去往英国伦敦,成为一名基础教育老师,虽然面对的是国外小朋友,但真正领会了教学如何实施如何设计,有亲身实践和操作。虽然后半段时间在国外经历了疫情,这段时间无论是学校还老师同学们,都是互相帮助,我觉得这些都是研究生阶段非常难忘的经历。

二、耕耘:三尺讲台,谱绘中国红

3.您从贸大中文学院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是什么原因让您走上了这条教育之路?有什么重要的契机吗?

我觉得如果用一个词来说是学以致用。首先,我认为我非常幸运的一点就是我遇到的老师不管是贸大的老师们,还是我从小求学道路上的老师,都非常优秀,能够给予他人正面的影响。这也是导致我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第一选择的直接原因。

其次是学以致用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我学的都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校都教会了我很多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其实当时毕业时收到了一些其他offer,但我会思考这些是不是真正能够把我自己学习东西应用到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包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继续发展,继续深入和研究所以我觉得一个是他人的影响,一个是学以致用,学校教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让我感觉到我是可以走上教育这条路的

我在最终选择职业时,同伴和导师的鼓励都给予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我一直感觉老师是一个需要信心和勇气的职业,要面临的是对其他很多人的影响,言行会给予他人改变。我记得当时我身边的朋友、导师邓老师都鼓励我说我非常适合做老师,可以试一下。我当时就觉得这也算是一个契机吧,我愿意去试一试,真正体验一下在别人的生命中去发挥师长的角色,把这个作为一个职业。

4.从教以来,您是否也曾面对过职业上的挑战或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您是如何调适心态、坚持走下去的?

自从工作以来,其实遇到的挑战和压力有很多,大概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需要和人打交道。在小学向下要面对六七岁的儿童,向上要面对工作环境中的同事和领导、对接社会上一些人才资源引入学校做教育,甚至有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家庭里的几个辈分的成员,像这种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我觉得有时候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内耗,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他对世界的认知和观点也不一样,可能会有认知上的冲突,观点上的矛盾,也有可能会面对他人过多的期许和期待。在我工作初期,我会有一些压力,我会想怎样能更好地和他人进行沟通,怎样才能把孩子们需要的,用一种好的方式告诉他的家长,做好家校配合和沟通。

解决方法而言,首先肯定是从事实本身出发,看到孩子的需求,我们都是抱着对孩子好的心态抓住内核和本质问题去和他人进行沟通,最真诚的态度和他人进行沟通,同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压制情绪为主,这样可能会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后续也在每一次和他人沟通过程中进行复盘,大致梳理出一些类型和不同分类,更有策略指向性地和他人做好沟通。当然我觉得现在我依然在调整和适应的阶段,后续还有很多可以去改进和总结经验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将来从事这个方面工作的同学们也会遇到的一些挑战。

第二,任何一个刚从学校步入工作的人都会遇到的,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我记得刚上班,我爸妈经常说一句话,不是小学老师怎么每天这么忙,工作到这么晚,他们觉得有点不敢置信实际上我的工作压力还是很大每天要备课熟悉新的校园环境熟悉班级熟悉家长、同事,要批改作业和学校内外的人沟通交流,我觉得这些都是比较耗费心力的很多时候回家之后都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是到第三四年时稍微有点调整。主要是做好计划不要拖延,我以前面对比较棘手的问题可能要拖到最后一个去做,后来慢慢调整自己心态,至少做一个简单的计划,生活中紧急重要的重要不紧急的等,按坐标排序,有一定计划和条理去做事情,慢慢地达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总之,我的观点是不能让工作扰乱生活节奏,有自己的生活是挺重要的事情。

5.您从事教育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

首先,一个很大的收获是这个学校的理念给我的影响。它的理念是以爱育爱,以慧启慧,爱慧交融。我一直跟着学校的理念往前走,我很多年长的前辈、同龄的同事,都是秉持这种教育情怀,用自己的情感和爱去感化学生、引领学生,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去启发学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收获,启发我用这样的方式在工作中去引领孩子。

我觉得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每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发生改变时、看到他们成长时,都让我很感动。比如,我的班级之前有一个情绪上很特殊的孩子,需要我耗费极大的心力去不断跟孩子本人以及家人沟通。虽然现在我已经不再教他,但我们依然保持着很好的沟通和联系,包括家长也会和我保持沟通,他每次看到我也都会非常开心。我听说他在学业和情绪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会觉得,我在教育上给他人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引领和影响,用自己一点微小的努力,让孩子收获成长。我后来新接的班级,一开始有的同学会像小昆虫一样伸出试探的触角,想看看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一些挑战性的行为,但慢慢地在相处过程中,我用智慧和爱去感化他们,他们有了一些好的改变。这都是在和他人的链接中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让我很有幸福感。

6.以您的经验来看,您觉得应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言,首先作为教师专业上能够立得住脚。在教室里不能有专业上的错误,专业是立身之本,要建构好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专业教育者的角色。真正的以文化人、以德服人一方面需要知识,一方面需要情感和价值观,在这两个方面必须得有专业教育者的定位和心态。

但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反而要去解构这种师生的角色。除了要做一名专业的教育者之外,老师还需要做学生生活中的学习者,我的学生不管他多小,我都会经常跟他们说一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他们也都会说这句话,因为我觉得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很多小朋友的见闻、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一些经历和体验甚至都会比老师丰富,所以也要做他们生活中的学习者,真正用心倾听。虽然我们在专业能够让他们佩服,但在生活中也要让他们有效能感、期待感,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是欣赏的、期待的。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发现他好的地方、向他学习,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尊重每一个小朋友的差异,用朋友的心态与他们相处。

我觉得一方面是构建师长的角色,另一方面是解构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这样师生之间可能会有比较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三、规划:精益求精,实干显底色

7.在教学实践中,您是如何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不同需求的?

我觉得就现代教育来说,首先需要一个量化标准。比如,老师教给学生的和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老师自己要有一个评判,有多少人达到第一个程度,有多少人达到下一个程度,要对每一个学生有清晰的了解和认知,做好自己的牌照,这样才能及时进行量化评价。现在都在强调教学评估一体,我们学校也一直在强调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的理念,学生的表现是老师用来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最基本的依据。

其次是非量化的方面。并不是考察学生做对了几道题,而是提升他们的效能感和期待感,需要看到他们不同的需求。其实每个班级里可能都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需要老师真正去认识到这种差异,并做出调整。需要抓住大部分的情况进行普遍教学,面对有特殊需求的同学,比如超长超能的学生,或学历较弱的学生,要给他们分别补足。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叫《有效评估188问》,推荐给大家,里面有一些很好的评估和调整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东西,大家可以进一步去看。总之,需要及时收集信息并进行反思和调整。

8.在教育领域日新月异的今天,您是如何保持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的?

首先是要看书。这是老生常谈的事情,读书可以打开人的视野,我刚上班时有时忙到没时间看书,但当我后来重新拾起书籍时,我发现书是帮助人和世界进行对话的一种工具,可以打开人的视野。我之前读了一本书叫《教育新语》,它专门提到,第一要打开心态去接受日新月异的教育变化,可能会有一些AI智能的方法取代我们部分人工的东西,但要有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其次让我很震撼的一个观点是,不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两个特别重要的特质,一个是情感思维,一个是同理沟通。我觉得如果能够保有这两项特质,在未来AI不断发展、智能和算法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还是能够立得住脚。

另一方面,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出旅行看一看,情况不允许的时候,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比如我有时候会听不同类别的播客,有教育类的、生活类的,甚至是闲聊吐槽之类的。我觉得无论是看书也好、播客也好,还是旅行也好,这些都是打破我们认知信息茧房、认知差的好工具,也是帮助我们在当下一个发展变化比较迅速的时代保持自己进步和专业知识更新的好方法。

最后,学校会提供一些前沿的讲座和培训,可以尽可能参与其中,每一次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收获。

9.在教育教学方面,关于未来您有没有什么新的规划?

其实我是一个规划力不太强的人,所以我没有一个非常周密的、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的规划。目前是我工作的第四年,最近我会把前三年的教育实践、教育经验进行复盘总结。因为现在是AI时代,教育科技不断发展,我可能也会学习一些这方面的技能,让自己能够在技能和专业知识上有一定的更新,适应好未来教育的新变化。

四、建议:扬帆起航,汇聚斑斓彩

10.对于正在准备教师行业考试和面试的学弟学妹们,您能否给出一些准备的建议。

我主要从应对面试、应对工作招聘方面给建议。首先是多方查找,无论是查找招聘岗位的信息,还是查找自己瞄定的特定的那个学校,一定要多方查找资料,并根据资料选择希望投到的学校,同时不断更新和变化简历。简历并不是通用的,每针对一个学校都要根据学校特色调整简历。面试时更需要多方查资料,你可能并不知道你说出的哪一点关于他们学校的了解就能打动招聘方的老师领导们,所以要用心投入、多方搜集查找资料。

另外,要做好完善的准备,一方面是要查询一些实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就是准备面试资料。投上去的简历只是一张纸,但到了面试现场,你有机会做更深入的交流,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自己之前的案例作品、教学实践的图片、视频,甚至可以做一个二维码让面试老师扫码观看。当然这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如果你真的非常希望达成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要做好充足和完善的准备。

最后,充分自信、改变自己的学生思维,不要内耗,站在那里你就是老师。如果你走到面试、试讲,甚至走到真正的课堂里面面对学生们进行试讲,在这个的过程中你就已经是一个老师的角色,一定要充分自信、面上有光,以老师的身份去和同学们交流,不用害怕、胆怯。

11.对于即将迈入教师行业的新人们,您有哪些建议或者鼓励的话?

其实我也是这个行业的新人,所以我也不敢说提建议,但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总结这几个字——注重自我,看见他人;作为教育者来说,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用心照亮,用爱点燃。(采访:江秋林 图片:王宇)